江南時報訊(記者 張雅倩)歷時13年,江蘇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項目《江蘇歷代方志全書》面世。5月17日,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這套鴻篇巨制予以特別推介。
《江蘇歷代方志全書》共計530多冊,分設省部、府部、小志部和附錄4大板塊。書中收錄了唐代至民國期間各種方志古籍650多種,總計影印圖版約80萬幅,其中,不乏名志良志。比如省部的《南畿志》“開各省通志之先河”,省部的乾隆《江南通志》被《四庫全書提要》譽為“名作”,省部的民國《江蘇備志稿》是第一次出版。府部設江寧府、蘇州府等8個部分,收錄歷代府志及其所屬各州縣的州縣志。小志部選收部分鄉鎮村志和鹽漕水利、官署、書院等專志。
《全書》所收方志古籍種類之多、數量之大、范圍之廣,堪稱江蘇歷代方志文化的集大成之作。
據介紹,該志書的編纂整理于2008年在江蘇省委、省政府決定下啟動,由省地方志辦公室具體實施。為高質量展現江蘇獨特燦爛的地域文化,省地方志辦公室匯集各類社會資源,聘請最有學術水準的方志專家,堅持高起點定位、高標準制作,精心策劃,精心組織,精心編纂,圓滿完成了編纂出版任務。
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莫礪鋒認為,《江蘇歷代方志全書》的問世,是江蘇文化強省、社科強省建設進程中的大喜事。對于延續地方文脈,弘揚優秀文化,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。
省政府副秘書長、辦公廳主任、參事室主任謝潤盛表示:“《江蘇歷代方志全書》的正式出版,僅僅是江蘇古籍工作的一個良好開端,我們要堅持修志為用,在文獻整理出版的基礎上,進一步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,對舊志文獻進行深度開發和研究,深入挖掘古籍的時代價值,展示江蘇深厚的文化底蘊,努力營造全社會讀志用志的良好氛圍,用歷史的智慧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為譜寫‘強富美高’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?!?/p>